E09dd365 9686 49be 8ffe 7e0324577ede

鳳山龍山寺

鳳山龍山寺的起源,皆與先民生活歷史背景有密切關聯。鳳山龍山寺創建年代,缺乏正式考證依據,有說在康熙末年,或乾隆初年。當初或許創建時,只是一座草堂小寺,香火未盛,參拜信徒較少,僅是四周善信頂禮祈福的聚落信仰中心,因而未有完整的建寺記載。

  根據清朝鳳山縣知縣李丕煜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初修「鳳山縣志」時,尚無有關龍山寺之文字記載。當時的鳳山縣署設於興隆里舊城(今左營),朱一貴起事反清復明,是在康熙六十年間,當時的鳳山市稱為「下陂頭街」,新城遲至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亂平,縣署才由舊城遷移至下陂頭街,重築新城。

  李丕煜在「鳳山縣志」中,形容:「下陂頭街商賈轃集,莊社街市,惟此為最大。」可見當時的鳳山縣轄內,下陂頭街繁榮景況。龍山寺位於縣城東門,面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有水利之便,舟楫可經前鎮媽祖港出海。進口貨物亦可從現在的東便門碼頭上岸,因此龍山寺得地利之便,很快就發展為香火旺盛的佛寺。


龍山寺現存的匾額中,正殿上方一塊「南雲東照」木匾,落款為「乾隆歲次庚辰」,贈匾人不詳,時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推測正逢龍山寺擴建落成。因此,寺方依據各方考證,亦自認為龍山寺創建於康熙年間,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龍山寺起源,相傳康熙年間,有一來自福建省的先民,隨身攜帶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龍山寺的觀音菩薩香火袋,行經現址一口古井,汲水止渴之前,將隨身香火包掛在井旁之蕃石榴枝椏,離去時忘記帶走,香火袋入夜後發光,引起附近居民好奇,認為是菩薩顯靈,乃迎奉香火,並將蕃石榴樹枝刻成觀音佛像( 刻有兩尊,本寺至今仍完整保存於寺內,稱之為「正開基祖」、「副開基祖」),建寺奉祀,並沿用祖廟龍山寺名稱;因主祀觀音菩薩,地方上亦有稱「觀音寺」。

  鳳山龍山寺因年代久遠,歷史上記載的整修共有九次,其間經歷乾隆三十年(1765)、嘉慶十二年(1807)、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十年(1871)、光緒三十三年(1907)等修葺記錄。民國二十二年添建兩側廂房、民國四十七年整修前殿及拜亭屋頂、民國七十六年發包修復,寺貌依然古色古香 ,民國九十四年再次整修。

  民國九十四年(2005)「文化資產保存法」重新修法,主管機關改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後改稱「國定古蹟」。龍山寺經內政部列為國定古蹟,乃在於該寺保留豐富而完整的傳統寺廟建築資產,從屋頂剪粘、泥塑、山牆面設計、台基、柱礎、石材雕刻、木構棟架、雕窗、門牆彩繪等全體造型或局部構工,相當可觀,成為遊客造訪鳳山時,不可錯過的參觀景點。

奉祀神明

觀音佛祖/釋曇如來/境主公/註生娘娘/韋馱菩薩/伽藍菩薩/阿彌陀佛/月老尊神/文昌帝君/天上聖母/

十八羅漢/藥師佛/彌勒佛/四大天王/釋迦佛祖/賢菩薩/文殊菩薩/武財神/地藏王菩薩/福德正神/太歲星君/

太陽星君/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東便門

來到鳳山龍山寺就絶不能錯過東便門這個景點!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東便門與東福橋為全台清代建築中,少數還具有實用功能的古蹟。 清朝時代鳳山縣城興建6座城門,分別是大東門稱為朝陽門、小東門稱為同儀門也就是目前的東便門,西門稱為景華門,南門稱為安化門,北門稱為平朔門,北門外門附廓,稱為郡南第一關。 東福祠主祀不是俗稱的「莊頭土地公」,祂是「橋頭土地公」,簡稱「橋公」。 同時,為了體諒「橋公」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太過寂寞,附近居民的祖先,早已為「橋公」找到一位「橋嬤」作伴,讓「橋公」守橋時,無「內顧」之憂,也是先民相當感性的配套設計。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鳳山縣新城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

由於左營舊城於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抗清事件中,舊城遭賊攻破,縣令湯大奎及典史史謙等文武官員殉職,亂平之後,官民有感於舊城三面環山,強敵在外窺伺,易攻難守,而有遷建縣署至大竹橋裡下陂頭街(今鳳山市)之議。 東便門外牆左側有一座「東福祠」土地公廟,旁立一座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重修東福橋」碑記,記述地方籌建石橋之捐款情形。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嘉慶十年十二月,山賊吳淮泗響應海寇蔡牽作亂,攻陷縣城。 道光十八年(西元一八三八年),知縣曹謹就六門之上增建城樓各一,復於四隅築砲台六座,外濬濠塹,廣一丈二尺,深一丈一尺,週一千一百二十丈。 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參將曾元福建築土牆,高八尺,寬二尺,上無雉堞,牆外仍植棘竹。 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牆圯,知縣李淦命城內業戶重修。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鳳山天公廟

直到日據初期,縣城已失功能,加上擴建街道及闢建鐵路,縣城日漸崩坍,或逢拓路拆除,城門隨之消失,僅餘東便門的城門洞與台座牆體殘存。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東便門」內門額落款為道光十九年,崁於拱門之上,為花崗石材;外門額為大理石材,係縣府近年整修時嵌製。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台座高約四點三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老古石。

  • 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至今猶負起交通孔道的功能,也是全省唯一還活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城門古蹟,人車往來,皆須經東便門門孔,要想體會古人如何出入城門及行走古橋的感覺,鳳山市東便門與東福橋值得一遊。
  • 東便門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經東福橋可通對岸,為城內打鐵街與城外過溝仔街通道,也是縣城往屏東(昔稱阿猴城)的門戶。
  • 鳳山市區內殘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蹟,為與高雄市左營舊城區別,鳳山市縣城稱為新城,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
  • 鳳山市區內殘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蹟,為與高雄市左營舊城區別,鳳山市縣城稱為新城。

鳳山市區內殘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蹟,為與高雄市左營舊城區別,鳳山市縣城稱為新城。 可惜因七月十一日潭美颱風帶來豪雨,於七月十三日將東福橋沖毀二座橋墩與橋面,沉入鳳山溪中,正等待重修復原。 鳳山縣新城六座城門中,唯一現存的小東門,其內門額曰「東便門」,為花崗石材,仍嵌於拱門之上,落款為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 外門額「東便門」所嵌大理石製,則為近年縣府整修後增加之物。 城門呈長方形,寬十點八公尺、深七公尺,門洞方向朝東,偏南約四十五度。 台座高約四點三公尺,拱圈為紅磚材料,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鳳山 東便門

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至今猶負起交通孔道的功能,也是全省唯一還活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城門古蹟,人車往來,皆須經東便門門孔,要想體會古人如何出入城門及行走古橋的感覺,鳳山市東便門與東福橋值得一遊。 鳳山市區內殘存的清朝鳳山縣城遺蹟,為與高雄市左營舊城區別,鳳山市縣城稱為新城,新城殘蹟中唯一保留城門原貌的東便門及跨鳳山溪的東福橋。 目前東便門是鳳山僅存的古城門,城門呈長方形,寬10.8公尺,深7公尺,座高約4.3公尺,拱圈為紅磚,拱基為石材,外牆為咾咕石,目前門上的匾額「東便門」是大理石材質,是台灣光復後才整修上的。 而東便門外跨越鳳山溪的東福橋,為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目前依然可以使用,是全台灣唯一可供現代人使用的古橋。 而東便門外牆左側有座土地公廟,稱為東福祠,裡頭奉祀的不是俗稱的莊頭土地公,而是簡稱「橋公」的「橋頭土地公」。 最特別的是,為體諒「橋公」長期守護東福橋與東便門太過寂寞,地方民眾為「橋公」找到一位「橋嬤」作伴,一起守護著來往的人們。

東便門(同儀門)/東福橋: 鳳山駅

東便門(東福橋)為清嘉慶9年,知縣吳兆麟在鳳山縣城建了六座城門唯一僅存的一座古城門,城門為長方形,寬10.8公尺、深7公尺,外牆為咾咕石建造,上方東便門的匾額則為大理石材質,光復後才整修掛上。 東便門後的東福橋也相當特別,是以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是全台灣唯一還可供現代人使用的古橋,步行在上面別有一種思古情懷。 東福橋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重修東福橋」碑記所載,由邑紳何學洙、王淵觀、鄭元輝與丁燠彩等人代表修建,長五丈餘。 根據李乾朗教授的研究,東福橋為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橋墩為長六角形的船首狀造形,具有抵抗水流衝力之作用,是全台唯一可供今人使用的古橋。 「重修東福橋」碑記,記述地方籌建石橋之捐款情形。 東便門、東福橋、東福祠三者的配套,是現代人研究古蹟的活教材,一度由於地方人士為整治鳳山溪而主張拆遷東福橋之舉,幸經內政部請學者專程評估,決議依現狀保留,此處配套古蹟,總算逃過一劫。

  • 根據李乾朗教授的研究,東福橋為四孔三墩,仿清代中國石橋設計,橋墩為長六角形的船首狀造形,具有抵抗水流衝力之作用,是全台唯一可供今人使用的古橋。
  • 迄潭美颱風沖毀前,東便門與東福橋為全台清代建築中,少數還具有實用功能的古蹟。
  • 可惜因七月十一日潭美颱風帶來豪雨,於七月十三日將東福橋沖毀二座橋墩與橋面,沉入鳳山溪中,正等待重修復原。
  • 迨新城日益繁榮,始由知縣吳兆麟於嘉慶九年(西元一八0四年)倡建四門,共有六座:大東門曰朝陽門、小東門曰同儀門,亦曰東便門、西門曰景華門、南門曰安化門、北門曰平朔門,北門外門附廓曰郡南第一關。

,如今僅剩東便門孤伶伶聳立在鳳山溪中,成為六角形的孤島。 東便門、東福橋、東福祠三者的配套,其功能猶在,是現代人研究古蹟的活教材,一度由於地方人士為整治鳳山溪而主張拆遷東福橋之舉,幸經內政部請學者專程評估,決議依現狀保留,此處配套古蹟,總算逃過一劫。 東便門城門外,於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建一座石橋,橫跨鳳山溪,曰東福橋。 東便門臨鳳山溪(昔稱東門溪),經東福橋可通對岸,為城內打鐵街與城外過溝仔街通道,也是縣城往屏東(昔稱阿猴城)的門戶。

美食焦點 1 旗魚黑輪攤

鳳山龍山寺一旁的旗魚黑輪攤,除了旗魚黑輪外還有麵食類、鱈魚板及類肉捲等點心,另有飲料供應,其中炸魚酥非常好吃,營業時間:中午12:00-晚20:30 對面就是鳳山龍山寺的停車場,香客們如果不想跑遠,在這鳳山溪畔吃旗魚黑輪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美食焦點 2 食事処桜亭

位於高雄鳳山區,以特色拉麵、居酒屋料理為主的食事処桜亭,在Google map上五星零負評。出身於五星飯店團隊,店長曾任職過義大、喜來登、萬豪酒店燒臘廚師,為了理想而自己出來開店,精心挑選的食材、口味的挑剔與堅持,最後再加上多年累積的燒臘經驗,真材實料熬出 來的湯頭,確實好喝的沒話說,隱藏版及限定版的拉麵,並非是譁眾取寵的浮誇展現,而 是不同烹煮技巧的文化融合,總之,食事処桜亭這是一間適合三、五好友小酌一下的小店 ,同時也是適合一家人、或下班後一個人來吃個拉麵的好所在!

來店消費「打卡贈送唐揚雞」活動持續進行中~

營業時間:17:30-00:00(最後加點時間為23:00)

營業地址:高雄市鳳山區鎮東街109號(東便門旁)
(大東捷運2號站出口右轉至光遠路右轉,延 河堤步道走就會抵達)

……………………………………………………………………

鳳山龍山寺

主祀神祇: 觀世音菩薩

宗教類型: 佛教

組織方式: 管理委員會制

地址: 高雄市鳳山區中山路7號

電話: 07-7418824,07-7467391,07-7902924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自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盡速通知我們處理,謝謝。

(*請務必告知廟宇名稱及留下您的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