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63026 4265121706938513 5209705653471350379 N

鹽埕三山國王廟

鹽埕三山國王廟,又稱鹽埕廟,是位於臺灣高雄市鹽埕區的一間三山國王廟,為鹽埕庄的信仰中心。

鹽埕廟石碑則記載

三山國王廟建於1760年(清乾隆25年)間,先民自大陸閩南渡台至打狗,見此地有漁、鹽之利可圖,即蓋建簡陋竹籬茅舍群居,並將崇信敕封之三山國王迎移到此供奉。

當時蕭晉朝募建的廟宇是屋五間已甚具規模,在此之前即有草廟的存在,到了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眾信徒倡議重建,經瀨南場甲頭眾曬議會,全部會員全力支援改建略有基礎之小廟,並由該瀨南眾曬議會贈與「三山國王」匾額一面。到清鹹豐年間,治臺知府洪毓琛又贈獻「海上福星」匾額一面。

清光緒八年(1883年)經莊民謝道倡議重修,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廟董林界(鹽埕區長林迦的父親)及蔣吉、洪羅、蔡眯、陳藝、胡知頭、黃亮、陳再興、蔡媽基等再提議重修。

日治時代末期,實施皇民化運動,大肆焚燬各地的廟宇神像,此廟為避免遭受厄運,暫時將三山國王神像奉遷迴避,而改祀觀世音菩薩,廟名也暫改為壽山寺。民國34年(1945年)臺灣光復,才迎回三山國王等諸神奉祀,並恢復正名。民國35年(1946年)倡議重修,一直到民國71年(1982年)1月才整修完畢,成為今日的規模。

16 1

歷史沿革

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為草築小廟,到了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蕭晉期募建成五間屋的格局。清道光十四年(1834),眾信徒倡議重建,經瀨南場甲頭眾曬議會,全部會員全力支援改建略有基礎之小廟 ; 該瀨南眾曬議會甚至贈與「三山國王」匾額一面。清光緒八年(1883)又由莊民謝道倡議重修,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6)廟董林界(鹽埕區長林迦的父親)等人再提議重修。民國三十五年時亦有修繕,一直到民國七十一年1月才整修完畢。最近一次則是在民國九十七年時,因屋頂漏水而重修,並於民國一百年時落成,恰好是建廟250周年。

三山國王廟:一在鹽埕莊(大竹)、縣西十二裡,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4年)蕭晉期募,光緒八年謝道重修。–光緒二十年盧德嘉彙纂《鳳山縣採訪冊》。

據洪敏麟在《台灣地名沿革》一書及《高雄市志》<藝文篇>中所提,清康熙末年官府招來漳州府南靖縣人─趙元、蔡媽為、黃孔三人率鹽丁二十餘名至打鼓澳大竹橋莊瀨南場開闢鹽場,後形成「鹽埕莊」,但其實此區早就有鹽田的記載:

明末(1665)陳永華所開發的瀨口鹽場在清雍正四年(1725)時被分做瀨北場(今喜樹地區)與瀨南場。清乾隆十五年(1750)洪水沖毀瀨北場,於是瀨北場往北移到台南市南區鹽埕 ; 而瀨南場原為今高雄鹽埕、前金、苓雅、前鎮區前鎮河以西沿岸一帶,後也因洪水侵犯,最後只剩鹽埕區這一塊。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廷於鳳山莊大林蒲設瀨東場(後移到台南佳裡的外渡頭,又再移到台南北門),又於彌陀港設瀨西場(後因洪水而與瀨南廠合併,最後隨著瀨南場一同關場)。瀨南廠於1914年因日本實施道路規劃而關閉。由1912年的「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圖」,可看到一條條的紅色都市規劃線條將原本的鹽田一一劃過。

雖然鹽埕地區早有先民來開墾,但人數依然稀疏,不過慢慢的移民越來越多,此區也慢慢形成了鹽埕莊,就有先民迎奉原鄉的三山國王來此(明王最先前來),建簡陋草屋奉祀,這時是清乾隆二十五年。三山國王是指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巾山、明山、獨山的三位山神。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三山國王的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三山國王依序為大王-巾山國王:連傑 ; 二王-明山國王:趙軒 ; 三王-獨山國王:喬俊。

三山國王廟是高雄鹽埕最早的一間廟,也因此被稱為「鹽埕廟」,鹽埕三山國王廟除了三山國王外,亦主祀李府千歲、水仙尊王,配祀天上聖母(據耆老口述,昔時應與明山國王同來或再晚一點來,後因某部分的鹽丁前往彌陀支援瀨西場而將聖母請去)、觀音佛祖等。在日治時期曾有燒毀佛像的危機,好在廟方將主神改祀為觀音菩薩,並將廟名改為「壽山寺」而免於其難 ; 戰後,復將廟名及主神改回。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李府千歲聖誕前,三山國王廟亦會在愛河邊請客王來作客。不過最有趣的是李府千歲與隔著大溝頂的鹽埕埔壽山宮池府千歲有段「借身入神」的故事。

當你進到廟內,可以看到神龕上方的「鹹濟眾生」匾,此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募建廟宇的蕭晉期所敬獻。千萬記得回頭看看,這一塊塊登高的匾額。「三山國王」匾,為清道光十四年(1834)瀨南場甲頭眾曬議會所敬獻,而「海上福星」匾則為清鹹豐九年(1859)治台知府洪毓琛敬獻。

祀神

正殿:三山國王(二王明山國王)、李府千歲、水仙尊王、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佛祖壇:觀音菩薩、釋迦佛祖、彌勒菩薩

太歲壇:太歲星君

輪祀太陽公

此廟與高雄市前金萬興宮、鹽埕埔壽山宮間有輪祀太陽公之習俗。相傳舊時中國大陸漢族移民渡海而來、定居愛河兩岸,西岸居民以曬鹽賣鹽維生,該地遂稱鹽埕;東岸居民則以曬沙賣沙維生,該地遂稱「沙仔地」(位於今前金區內)。一日海邊飄來一棵巨大神木,兩岸居民討論後決定將神木雕為太陽公神像,由兩岸之信仰中心萬興宮及三山國王廟輪流奉祀,後來三山國王廟之池府千歲移出另建壽山宮,遂改為三廟輪奉,最初各奉祀四個月,後來改為以三廟尊神(清水祖師、李府千歲、池府千歲)之神誕劃分輪祀日期。此信仰亦被認為是明鄭遺民紀念崇禎皇帝之行為,初期取「慈祥愛民」之意尊稱為「太爺公」,後口誤成為太陽公。

……………………………………………………………………

鹽埕三山國王廟

主祀神祇: 三山國王

宗教類型: 道教

組織方式: 董事會制

地址:高雄市高雄市鹽埕區鹽埕街54號

電話:07 551 1440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自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盡速通知我們處理,謝謝。

(*請務必告知廟宇名稱及留下您的聯繫方式)